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原创徐三荣丁伟群医院
“医生,听说验血已经可以预测胃癌风险了,靠谱吗?”
“医生,体检报告里胃蛋白酶原(PG)指标不正常,怎么办?”
食物、药物、有毒有害物质、细菌、病毒……
你的胃,每天接受着各种刺激与挑战,
伤害持续不断……
虽然,胃黏膜它已经很“顽强”,每2-3天就会自动更新1次,但是!一旦持续的伤害成了“不能承受”之痛,胃黏膜慢性炎症就不可避免了。
而胃癌,恰恰可能在此时“悄然来袭”。
好在,随着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胃癌“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断被识破,相关的血清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逐渐被“委以重任”,已经成为很多体检中重要“加分项”,用以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可能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及胃癌的高风险人群。
但对这2大类、3个指标,大家还是非常陌生,经常拿着报告来门诊问:医生,我的胃蛋白酶原指标高,是不是癌症?
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说说。
问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
从哪里来?
PGⅠ主要由胃底腺体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PGⅡ主要由胃腺体及远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分泌,前列腺和胰腺也有少量分泌。胃黏膜合成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极少部分(约1%)会进入血液,所以血清中PG的量,间接就反映了胃黏膜PG的分泌水平。
胃蛋白酶原Ⅰ、Ⅱ异常,比值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早期浅表性胃粘膜炎症会刺激主细胞,分泌PG、胃酸和胃泌素,所以在胃黏膜炎症早期,会出现PGⅠ升高,同时PGⅡ也有可能会升高,但此时以PGⅠ升高为主,因此PGⅠ/PGⅡ比例不会下降,甚至还会增加。
然后,慢慢地:
随着炎症进行性发展,胃黏膜固有层开始损伤,出现胃黏膜萎缩,尤其是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使得主细胞数量减少;同时,黏膜炎症反应本身也可造成主细胞损伤,进一步使得主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所以此时,PGⅠ会减低;
另外,胃体黏膜萎缩还会引起胃窦部细胞的增生,PGⅡ分泌增加,因此PGⅠ/PGⅡ比值就会下降。胃黏膜萎缩越严重,PGⅠ/PGⅡ比值下降程度越厉害,PGⅠ/PGⅡ比值可以降低至6,甚至3。
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出,PGⅠ浓度和(或)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Ⅰ/PGⅡ)下降对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目前此两项指标出现PGⅠ≤70ng/ml尤其是PGⅠ/PGⅡ比值<3时,就提示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属于肠型胃癌的高风险人群。
问
胃泌素-17从哪里来?
G-17是由胃窦部及十二指肠近端黏膜中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主要刺激胃壁细胞分泌盐酸,同时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
G-17升高、降低,分别说明了什么?
目前临床上测定G-17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