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定是敌人也许你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复制链接]

1#

中国人喜欢吃饭热闹,围坐在一起吃饭既亲近也容易增进感情!但是这份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健康风险:共用筷子或者互相夹菜,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Hp)。

Hp可引起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胃癌也和它有关。而且,中国近一半人已经感染了Hp,也就是说每2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了Hp。

本期,Emma就和大家聊一聊幽门螺杆菌究竟如何致病?与胃癌有什么关系?感染了Hp是否要根除?

中国有近一半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如果说中国有近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事实却是如此!目前,据统计,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7.68亿,感染率高达50%~60%。也就是说,有可能你身边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最喜欢胃的幽门、胃窦部位,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

自从幽门螺杆菌在“难以生存的酸性胃腔”中被发现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相关,直至被确定为胃癌的Ⅰ类生物学致癌因素,幽门螺杆菌成为胃部疾病的“众矢之的”。

Emma检索到:

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因子,这些毒素因子能够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而若不进行干预治疗,胃黏膜细胞不堪重负,完成不了修复任务,只能用肠道细胞去修复,进一步可能导致低级病变、高级病变等癌前病变,最后甚至恶变为癌。

幽门螺杆菌可引发多种胃病及致癌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截至目前为止,幽门螺杆菌是惟一一种确认与癌症相关的细菌。

目前公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胃黏膜后,从炎症到癌变的过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甚至完全消除。

事实上,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发布于年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提出,目前已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包括:

胃炎: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其中,1%会转变为胃癌。

溃疡: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肿瘤: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消化不良: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近年研究发现,很多胃外疾病也可能与Hp感染相关。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B12缺乏)、某些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酒渣鼻、慢性湿疹等)、结肠肿瘤、胆结石、糖尿病、冠心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

一般来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环境、卫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两种途径传染:

“口口相传”是目前的主要传播途径。比如唾液、飞沫传播,幽门螺杆菌也被叫作「接吻病」。在不分餐的中国,一起吃饭也会增加感染几率。无论是共用筷子还是相互夹菜,都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粪口”传播主要是卫生习惯不良,所以每次上完厕所一定要好好洗手。

咀嚼食物后喂养幼儿也容易传播幽门螺杆菌。

由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在中国呈现非常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因此,如果家里有人感染,建议家属也要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载体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盯好”这双“病从口入”的筷子。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感染了测幽门螺杆菌,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的同时,尽量自己和家人都做到:

1、餐具消毒、分餐预防;

2、不要“口对口”喂饭:否则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3、学会洗筷子:定期沸水煮20分钟消毒筷子;

4、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

5、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什么症状?

生活中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有7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症状,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并因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就诊。

如何确认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首推吹气试验。简单来说,就是服用试剂后,对着仪器吹气,就可以检测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啦。如果怀疑有溃疡、炎症等,医生还会建议做胃镜检查。

抽血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目前的感染情况。因为既往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话,即便后来根除了,血液还是能检测出抗体阳性。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该不该根除?

很多人是通过体检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现之后就面临几个个纠结的问题:幽门螺杆菌到底该不该根除?什么人必须选择杀灭呢?

两类人推荐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1、存在消化性溃疡的人(不管溃疡是否活动和是否有并发症史);

2、存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不管溃疡是否活动和是否有并发症史,均应该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特殊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注意

目前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案中至少包含2种抗菌素,抗菌素的应用会使肠道菌群发生短期改变,但其长期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对一些胃肠道微生物群不成熟(幼童)或不稳定者(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抗菌药物应用需谨慎。

14岁以下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

与成人相比,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发生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一定自发清除率,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高于成人。

因此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但是,对于消化性溃疡儿童、因消化不良而进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则推荐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

哪些人需要治疗?

如果检测幽门螺杆菌呈阳性,且有消化性溃疡,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人,强烈推荐治疗。

有胃粘膜萎缩、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等患者,一旦发现推荐治疗。

治疗是否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推荐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一般需要14天的治疗时间,Hp有效根除率可达到80%~90%。

Emma提醒:

如果是第一次感染幽门螺杆菌,根除相对简单,请务必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治疗,一举歼灭病菌,斩草除根。如果首次治疗没有根除,再继续治疗时,就相对复杂了,需要根据耐药性,来特别选择抗生素的种类等。

治疗后会不会复发感染?

治疗后有可能再次感染,但几率不高。数据显示,治疗后每年约5%的患者再感染,随着相隔时间的增长,再感染几率也会有所提高。若复发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即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