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4条预防措施5个早期症状6类易患人群
TUhjnbcbe - 2023/10/9 17:10:00

有句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用在癌症发病上一样,叫做“没有无缘无故的癌”。胃癌跟其它部位的癌症一样,得病都是有原因的,而且发病形成前往往有很多的前驱症状和癌前病变发生,尽早发现它,也可以尽早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看胃癌症状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胃癌这个疾病。看一下为什么胃癌检出率低?

可以说胃癌是目前我们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因为胃镜的逐渐普及,早期胃癌诊断率已经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胃癌晚期症状不明显,人们健康查体意识不足,很多人担心做胃镜受罪等等原因的存在,造成早起胃癌的诊断率还是非常低。有调查显示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足10%,而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5%,晚期胃癌则为40%。

所以说如果通过出现的胃癌早期症状,能够尽早感知到胃癌的发生,那就可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从而大大提高胃癌的生存率。

那么在早期胃癌都有有什么症状呢?

大家其实都知道,胃癌在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说,没有哪个症状的发生会直接告诉我们胃癌要发生了。

但以下5个症状对早期胃癌的发生有提示意义。

1,上腹部疼痛

起初为间歇性疼痛,常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疾病。尤其当胃痛症状加重,常规服用胃药治疗不明显时,就要怀疑胃部恶性病变的可能。

2、上腹部饱胀、烧灼等不适感。

多表现为饱胀感或烧灼感。有时可以暂时缓解,但容易反复出现。长期不宜缓解的不适症状,需要考虑胃癌可能。

3、消化功能出现异常。

有时表现为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主要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有时服用胃动力药会缓解,但是很快又会出现,甚至越来越严重。

4、乏力、消瘦及贫血等表现。

有时胃部本身症状不明显时,全身症状可能成为发病的首要因素。虽然没有特异性。与大多数的恶性疾病的症状,相差无几。

5、黑便。

因为胃粘膜病变会引起出血,表现出排黑便。

所以出现这些不适时,尤其症状持续时间长,服用药物效果不明显或者尽管有一点效果,可是很快的就会再次出现不适症状,反复发生时,我们需要警惕,是否胃癌可能。

7种癌前病变,提示胃癌有可能发生。

胃癌症状是提示胃癌发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警惕有些胃部疾病可以有恶变的可能。胃癌大多发生沿着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个过程进展。

尤其下列疾病提示胃癌发生可能:

1、胃息肉,其演变为胃癌者为3%—10%。

2、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率为2%—8%,尤其是胃窦炎。

3、胃溃疡有癌变的可能,而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的可能性极小

4、残胃炎,如果因为某些胃病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引起残胃炎。

5、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这两种病变是胃黏膜组织病理活检时可以发现的显微镜下病变,而这两种病变都是可进一步发展为胃癌的。

6.疣状胃炎,又叫痘疹状胃炎,其中的少部分可以转变为胃癌。

7、患恶性贫血者发生胃癌较一般人高4倍。

所以说,如果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这些胃部疾病时,注意干预,同时要注意定期检查。一般3个月复查胃镜。

6类人群容易发生胃癌,注意定期胃部检查。

1、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尤其没有根除治疗的人。

2、吸烟,嗜酒,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

3、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经历过胃切除手术的人发生胃癌的机会较正常人高。

4、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病的人。

5、常吃加盐腌制蔬菜、烟熏肉或烟熏鱼等食物的人。

6、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的人。

这些人群是胃癌高发人群,建议每年胃镜检查,预防疾病发生。

4个方面预防胃癌,保持一个健康的胃肠道。

1、从日常生活方式饮食方面。

应尽量去除一切可能引起发病的因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规律,不暴饮暴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尽量减少食用油炸、烧烤、腌制类食物;戒烟忌酒;尽量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

2.保护胃黏膜

需要加强胃黏膜屏障的保护,避免黏膜损害。

3.清除幽门螺杆菌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积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多选用胶体铋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替硝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2周。

4.增强胃排空能力

必要时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可加速胃排空能力,防止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等对胃黏膜的损害,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和莫沙比利等。

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生早期,可能会有一些症状出现,但大都不典型,需要日常仔细观察身体变化。另外有些胃癌癌前病变,也会有引起癌症发生的可能。日常做好胃肠道维护保护,身体健康。

我是

全科医聊,用心科普,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4条预防措施5个早期症状6类易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