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新阳光国医馆中医主治医师房士建
脾胃病证是指在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情志不遂,脏腑失调等作用下,发生在食管、脾胃、肠道的一类内科病证,主要表现有胃脘痛、胃痞、腹痛、痢疾、呕吐、呃逆、噎膈、泄泻、便秘等。
今天呢我们根据乌贝散的治疗作用,讲一讲胃脘痛的中医治疗。
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胀满、吞酸嘈杂、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局部症状,以及神疲乏力、倦怠懒动等全身症状;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受寒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常反复发作,如久治不愈极易形成胃神经官能症。
中医认为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临证辨治时不可混淆其脏腑属性。脾与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燥一湿,生理特性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临床发病治疗用药亦有别;脾胃同居中焦,一脏一腑相为表里,五行皆属土。两者阴阳属性、生理功能、气机升降各异。脾为阴土,其气宜升,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胃为阳土,其气主降,受纳水谷,腐熟传化。脾胃虽功能各异,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代谢。补脾养胃,药性以甘味为主,尤注重辛开苦降;辛甘入脾,因辛与甘相合,辛甘化阳,辛甘发散为阳,故辛甘相合则主升主动故入脾;辛苦入胃,辛与苦相得,辛苦通降为阴,辛苦相合主降主通故入胃;治脾当升当运,治胃宜降宜和之论说尤为恰当。
胃病的治疗应重吞酸、吐酸的区别。凡“酸”之为病,有吞酸、吐酸之别,需辨识吞酸与泛酸的阴阳属性。若不加辨识,一概而论,有违辨证论治原则,难得桴鼓之效。酸为肝味,泛吐酸水有上涌外泄之象,属阳,气有余便是火,为阳盛生热,故见于肝气疏泄太过之肝气化火犯胃;吞酸烧心有凝敛不通之象,属阴,多由肝(脾)胃不和,气机郁结化热(寒郁作热)为患,吞酸之甚者,患者自觉自胃口沿胸骨后上行至咽喉,但无酸水泛吐而出,多为肝胃不和郁热助气,转为肝气犯胃之征。《*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据此可知凡嘈杂作酸之病,皆有热,但由于寒凝失于宣通,亦可郁而作热,可知该证虽总属热证,但其病机另有寒热之辨耳。
胃脘痛病位虽在胃腑,但又与肝、脾、肾三脏最为密切。脾胃之病固有虚实寒热之别,然气机升降失常是最重要的病理机转,寒热互结、中焦痞塞是引起脾胃升降失常的病因。气主于肺而疏于肝,枢纽在中州脾胃,肝、肺与脾胃气机的升降关系至为密切,故临床健运脾胃的同时勿忘疏肝达肺斡旋中焦气机。
新乌贝散是在经典名方乌贝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根据《温病条辨》提出的“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病法论。经临床甄别选用海螵蛸、浙贝、川贝、白芨、柴胡、砂仁……等13味药性平和道地名贵中药材组方而成,功效疏肝运脾,理气和胃,补中缓急,制酸止痛;所组药物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润燥相得共奏疏肝达肺运脾胃,斡旋气机建中州之功用。主治:胃脘痛、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术后、酒后、肠化生、异性增生、胃癌变等疾患引起的胃部胀痛、烧心、返酸、嘈杂、呃逆、恶心干呕、胃脘痞塞窒闷、纳差、粘膜红肿糜烂、溃疡面出血等。一般服用乌贝散1~3天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