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指胃黏膜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的变化,分为急、慢性两种,患者以胃痛、胃胀、嗳气、反酸或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在中医看来,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均可引起本病,故治疗上应当以调理脾胃,降逆止痛为原则。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医治疗本病的穴位疗法。
可引起胃炎的原因有很多,故按压疗法要根据不同病症表现选取组穴。首先是针对于食滞胃肠型患者,此类型人群会有胃脘胀饱不适、呕吐恶心、嗳气吞酸、积食不化、便秘的症状。此时应当选取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庭穴、下脘穴及内关穴治疗。按压穴位时力度可稍大些,时间要稍短,每个穴位的按压时间约持续5-10分钟,浅表处穴位可采用间歇按压法,即一压一放,各2-3秒钟,穴下最好要有较强的刺激感,可顺时针点压揉动。
肝胃气滞型患者会有胃脘胀痛及两胁,并伴有心烦易怒,吞酸嗳气,在情志不畅时更会加重。此时应该选取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章门穴、太冲穴及期门穴治疗。
脾胃亏虚型患者会有胃脘隐痛,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等不适感,此时应该选择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穴、气海穴、天枢穴进行治疗;脾胃虚寒型患者会有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倦怠纳少,神疲乏力等症状,此时应该选取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关元穴治疗。
最后,还有一种阻胃络型胃炎,此类型的患者会有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并且患者会有出现烦渴思饮,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的症状。此时应该选择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廉泉穴及三阴交穴进行治疗。
刺激穴位可采取按揉的方式,将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