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男,54岁。
病史:胃脘胀闷不适反复发作2年,伴纳差,乏力,喜暖,嗳气、嘈杂泛酸、口干、腰酸腿沉、间断困重乏力。
曾于我院门诊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提示:(胃窦部)黏膜萎缩中-重度伴肠上皮化生(中度),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脾胃虚弱,治疗原则:健脾温中,和胃消痞。
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
方药:炙甘草20g、半夏10g、*芩15g、*连10g、*参10g,*芪20g、山药15g、柴胡15g、煅瓦楞子30g、干姜10g、白术20g、茯苓30g、丹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mL,每日2次分服,共7剂。
二诊:服上药7剂后,患者痞满减轻,食欲好转,腰酸仍在,上方加巴戟天20g、生杜仲25g,继服7剂。
三诊:症状明显减轻,守方继续服用14d,症状基本消失,后做丸药缓服,至复查胃镜: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提示:(胃窦部)黏膜萎缩轻度。
按语:谢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基础,瘀血阴伤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关键,符合中医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特点。
谢教授在治疗时曾强调“阳化气”不足是脾气虚弱无力运化,“阴成形”不及是胃阴亏耗,胃黏膜成形不足,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初期的主要机制。
因此谢教授在治疗上以阴阳并调为原则,同时在虚、瘀、*三方面考量,病证结合、中西互参兼顾,并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始终。
本方以益气和胃、开结消痞为法,以甘草泻心汤为基本方,方中甘草、*参、*芪甘温益气补其虚,*芩、*连苦寒降泄除其热,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柴胡疏肝理气止痛等。
诸药合用,共奏除寒热、复升降、补脾胃之功,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治疗中脾胃虚弱好转后少加温肾之品,助先天补后天,温肾阳而暖脾阳,之后效方巩固续服,其效颇佳。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肠胃道疾病问题,可免费咨询张老师
添加
获取一对一健康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