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小儿急性胃肠炎的这些知识 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yy/7289.html无症状Rathke囊肿1
Rathke囊肿(Rathkecleftcysts,RCC)是MRI检查中最常见的垂体病变。这些位于鞍内或鞍上的病变,被认为是源于Rathke囊(Rathkepouch)的残留,因此,RCC有一个重要特点:始终位于中线。然而,也可见到有些RCC偏离中线。RCC源于鞍内或鞍上,如果囊肿较小(如小于10mm),就可以更好地识别其确切起源。正常垂体的移位情况因囊肿的精确起源位置而异。如果RCC源于鞍内,它就位于中线位置,紧贴于垂体后叶的前面。轴位T1平扫加权像对此显示最为清楚(图1和图2),但是,体积较小且蛋白含量较高的RCC,在矢状位上可能被误认为是较大的神经垂体(图3)。如果RCC最开始见于鞍上,则起源于Rathke腔的结节部。这些RCC在中线上,位于垂体的上表面,或如同蛋杯中的鸡蛋一样嵌入垂体内(图4和图5)。累及垂体柄的无症状性RCC(图6a-f)与上述情况可能相同,必须将这些RCC与加深的第三脑室漏斗隐窝鉴别,或与病理性增大的漏斗相鉴别。RCC可以罕见地偏离中线并位于鞍上池(图6g-i)。两个RCC可以并存,伴发垂体腺瘤者亦不少见。2
传统上,将RCC描述为边缘光滑、无钙化和边缘无强化的垂体囊性病变。随着高场强MR扫描设备的普及,常可发现位于鞍内或垂体柄远端的直径为1至数毫米的“微小RCC”,这些微小RCC只能被认定为解剖变异(图5),因为在常规尸检中,有高达33%的正常垂体内存在此类微小RCC。直径为5~10mm的较大RCC亦常见,且几乎都无症状(图7)。与垂体腺瘤相反,RCC患者的蝶鞍无改变。在轴位序列上可明显地看到此现象:即使RCC直径大至10mm,鞍前壁也没有或罕有变形。大于12mm的RCC可能会引起症状。RCC可以保持稳定、缓慢增大、快速增大、萎缩、甚至消失,也可以复发,怀孕期间RCC将发生一些变化。总体来看,RCC的演变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对于直径1cm左右或更小的RCC而言,如果位于鞍上,应定期影像学复查和视野检查。RCC的囊内容物往往是富含蛋白和黏多糖的、黏稠的黏液,较少见的则是低黏稠度的脑脊液样透明液体。前者见于大多数鞍内囊肿,是T1高信号的原因,T1信号升高的程度取决于囊内容物的蛋白质浓度和脱水程度。RCC通常无占位效应,结合其所在的中线位置,易于将其与出血性垂体腺瘤相鉴别。较少见的脑脊液样RCC,T1呈低信号(图8),更常见于鞍上而不是鞍内。随着时间的推移,RCC的信号可自发性发生改变。3
在T1呈高信号的RCC中,75%可观察到囊内的蜡样结节,囊内结节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胆固醇。大部分结节可在囊腔内自由浮动,位置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少数结节可黏附于囊壁上。这些高蛋白结节为T1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呈显著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微强化,基本上是单个,罕有多个者。囊内结节可以很大,大到几乎占据整个囊腔,也可以很小(图9)。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囊内结节对RCC的诊断都具有鉴别意义。4
黏液分泌细胞的活性多变,其活性程度和囊液的吸收共同决定了囊肿的大小。影响黏液分泌从而导致RCC增大的原因尚不清楚。RCC囊壁很薄,由单层呼吸型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因此,在注射钆对比剂后,不能显示无症状RCC的囊壁。RCC周围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可能会被误认为囊壁强化(图10)。正常垂体组织在注射钆对比剂后早期快速强化,这有助于鉴别症状性RCC的囊壁强化。囊壁无强化是RCC与颅咽管瘤及复杂性RCC鉴别的基本点,颅咽管瘤的囊壁更厚且呈分层状。5
大多数无症状RCC的MRI特点是:无或仅有轻微的蝶鞍改变、独特的鞍内中线位置、鞍内RCC紧贴垂体后叶、T1高信号无液平、T2低信号的高蛋白结节、囊壁无强化,根据这些特点通常易于对大多数RCC做出诊断。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使医生显著减少使用含糊不清的“偶发瘤”诊断,这个词在影像学报告中使用得太频繁了。虽然大部分的RCC可长期无症状,但是有些RCC还是有临床表现的。囊肿体积快速增大、信号改变及注射钆对比剂后出现边缘强化,均可作为RCC发生并发症的预测指标。图1RCC的轴位T1加权像(a-d)、轴位T1加权像脂肪抑制序列(c-f)。RCC(星标)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紧贴垂体后叶。除c图外,垂体后叶(白箭)紧贴于鞍背图2RCC的矢状位(a,c,e,g)、轴位(b,d,f)T1加权像和(h)矢状位T2加权像。(a,b)位于延长的蝶鞍内的延长形RCC。(c,d)双叶状RCC。(e,f)5岁男孩,无症状性RCC和漏斗神经垂体炎,垂体柄增粗(弯箭),RCC(白箭)被增大的垂体后叶压成弓状,并勾画出T1呈等信号的垂体后叶(黑白箭)的轮廓。(g,h)矢状位T1和T2加权像,示双RCC,前方一个T2高信号的RCC(星标),内有高蛋白结节(细白箭);后方另见一个T2低信号RCC(粗白箭),两者在T1加权像中几乎看不到图3(a,b)矢状位T1加权像,显示RCC(粗箭)数月内T1信号自发地发生变化,从T1高信号变为T1低信号。在a图中,无法区分垂体后叶(细箭)与RCC图43例RCC患者的冠状位T1(a,b)和T2(c)加权像。RCC如同蛋杯中的蛋。与正常垂体前叶比较,T1呈稍低信号(a)、T1呈显著高信号(b)和T2呈高信号(c)图5位于鞍隔水平的微小RCC。(a,b)冠状位T2和(c)T1加权像。RCC呈T2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的高蛋白小结节(箭号)(a),T2呈低信号(b),T1呈低信号(c)图6(a-c)冠状位T1加权像(a,d,g)、冠状位T2加权像(b,e,h)和矢状位增强T1加权像(c,f,i)。垂体柄RCC(a-c)、扩展至垂体柄的鞍内RCC(d-f)、鞍上池内的非中线RCC(g-i)。所有RCC均呈T2高信号(星标),并见T2低信号结节(h)(箭号)。增强后见变形的垂体柄强化(c)和(f),RCC囊壁菲薄而呈不完全强化。(i)显示T1无强化的RCC(星标)位于垂体柄前方图74岁男孩,无症状性RCC。(a-c)矢状位T1、T2加权像和增强T1加权像,(d)轴位T2加权像。在矢状位和轴位图像可见RCC呈脑脊液样信号(箭号),具有特征性的形状和位置图岁女性,无症状性RCC,每年随访,连续随访8年。(a,c)矢状位T1加权像和(b,d)冠状位T2加权像。RCC呈T1显著低信号、T2高信号,囊内有高蛋白结节(箭号),8年内囊肿体积缓慢增加。因此,虽然患者一直没有症状,但是必须随访。(d)意外发现其左侧颈内动脉内存在无症状性血栓(弯箭)图9含有T2低信号高蛋白结节的RCC。(a-e)冠状位T2加权像,(f)矢状位T2加权像。结节可以较大(a)、较小(b,f)、微小(c,d),多发者更为罕见(e)图10RCC的冠状位增强T1加权像(a,b)。边缘无强化的特征性形式(a)。受压推移变薄的垂体强化(箭号),酷似RCC的局部囊壁强化(b)。(c)动态序列见强化发生于早期,证实强化的是被推压的垂体前叶(箭号),而若RCC囊壁强化,则应为更晚些发生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