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健行生于年,首届全国名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萧某,男,时年36岁。初诊时间:年3月15日。
反复胃脘疼痛10年余。
自行服药后症状可缓解,但病情易反复。1年前因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间断服西药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来诊时症见:少气乏力,胃脘胀痛,稍进食则胀满加重,嗳气,无反酸,纳差口干,大便溏,日1~2次。舌红,苔薄*,脉弦。诊其为胃痛,证属肝胃郁热夹湿。
该患者平素情志不调,肝气不疏,郁久化热而犯胃,致使肝胃郁热;又因嗜食辛辣之品,湿热内生,阻于中焦影响气机升降,故可见胃脘痞满胀痛之症,湿热之邪下注于肠道,故见大便溏而不成形。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清热化湿。拟用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2g,赤芍15g,枳壳10g,甘草6g,海螵蛸20g,川朴20g,延胡索20g,救必应15g,蒲公英20g,夏枯草20g,火炭母30g,败酱草30g。水煎服,日1剂,连服7剂。
二诊(年3月22日):患者胃脘无疼痛,胀满减轻,仍有嗳气,大便先溏后结,日1次,口干,舌红干,苔薄*,脉弦。继守前法。处方:柴胡12g,赤芍15g,枳壳10g,甘草6g,川朴20g,延胡索20g,救必应15g,大腹皮18g,蒲公英20g,夏枯草20g,火炭母30g,凤尾草30g。10剂,水煎服,日1剂。三诊(年4月2日):胃脘仍稍有胀闷,大便溏,日1次,舌脉湿大于热象。今日复查HP(一)。处方:蒲公英20g,败酱草30g,火炭母30g,凤尾草30g,川朴20g,延胡索20g,救必应15g,大腹皮18g,海螵蛸15g,泽泻15g,谷芽15g,甘草6g。继服14剂,日1剂,水煎服。四诊(年4月23日):胃脘稍有胀闷,程度轻,矢气多伴肠鸣,大便溏,日1次,舌淡红略胖大,苔薄白,脉沉略弦。此肝胃郁热渐清,胃气和而湿热之邪未尽,应加重疏风理气化湿之品。处方:蒲公英20g,败酱草30g,火炭母30g,凤尾草30g,川朴20g,延胡索20g,救必应15g,大腹皮18g,海螵蛸20g,甘草6g,防风18g,白术15g,虎杖20g。14剂,日1剂,水煎服。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人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之下,故患病特点与之诊之胃病患者,属热证者十居七八,且多以湿热证候为主。
肝胃同属中焦,肝气不疏,影响胃之腐熟运化,且能克伐中土,导致痞满胀痛等一系列症状密切相关,胃病亦不例外。
邱健行教授对胃病主胃热学说,故治疗胃病时须肝胃同治,疏肝和胃、清泄郁热,以四逆散加减化裁。蒲公英、夏枯草甘寒平和而不伤胃,在方中加用以清泄中焦湿热,延胡索、厚朴理气止痛消胀,又能制寒凉之药伏邪之弊。
本例患者属肝胃郁热兼夹湿热之证,用上方加减治疗正切中病机,故收效甚快。(本案编写:赖英哲审阅:姚乃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